文化的璀璨永不褪色—缅怀南怀瑾

作者: 
余凛凛

  晚上回家,看到妹妹的留言:你的南师去世了。
  那时,《论语别裁(下)》正在我的眼前,近段时间惰性愈甚,这本书看了很久还没有看完。我马上到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果然,南师已于昨天在苏州太湖学堂去世,享年95岁。网页上有一张南师生前的照片,和书的扉页的差不多,满头银发,精神矍铄,清瘦慈祥。我的心有些沉重,可是,南师是精研佛学的人,又学贯古今,我想他对于生命早已有非同寻常的理解,对死亡也未必如常人般恐惧,而我也不应该为他的去世而难过。
  是的,即使是第一次看南师的书,他渊博的知识、超脱的见解、亲切的讲解,也能让人一望即知他的非凡。去年下半年,我偶尔接触到南师的《庄子諵譁》,便立刻被吸引住了,整整一年,我手边最多的书,都是南师的。而当时,我也在手机上看袁腾飞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袁腾飞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见解也很独到,这本书也很好看,但是,和《庄子諵譁》比起来,却总觉得恰恰缺少一种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温柔敦厚。对于一些同样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袁腾飞是在带着嘲讽的幽默中批评,而南师却是在带着幽默的批评中引导。他们的精神境界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文化精神的归依,也绝不相同。
  曾有一段时间,我深深地迷上了南师的书,也开始去阅读更多的国学原文。我甚至简单地认为如今这个时代对于道德、对于品行的漠视,对于理想的疏离,而对金钱的普遍畸形的崇拜都是缘于国学的缺失。因为无论在曾经懵懂孩童们的读物《三字经》里,还是在《论语》、《老子》、《庄子》,以及《大学》的文化精神中,与外王并存而且必须并存的,是内圣。只有内心足够崇高的人,才能走得更远,到得更高。即使在最太平最富足最不需要人才的时代,至少也能做个快乐而自知的平凡人。
  只是,由于自身的懒惰,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读完几本南师的书,也没有认认真真写过读书笔记。可是,《论语别裁(下)》一直就在我身边伸手就能够着的地方,而南师所告诉给我的文化精神,也不时闪耀在我的心间。每每我遇到烦心事、不平事,或者纠缠于一些情绪时,或者想不透的事情时,那些我并不完整记得语句,便变成了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暗示,在影响着我的思考、判断,还有情绪。
  南师曾经说,为什么世界上曾经与中华民族并存的古文明都消失了,而中华文明却传承了下来,这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性。我们是一个有精神的民族。而这文明,这精神,从上古一直到春秋战国时代,虽经历过多次外族入侵,文化摧残,然而还是坚强不屈地保留了下来。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必须得正视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了,它究竟是什么,究竟还存在于哪些人的心里,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应该这样去追问、去探索、去传承,甚至发扬光大。
  南师,您是否相信,尽管如今很多人都改姓钱,但是我们身上流淌着的,依然是从远古传承下来的血液,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总还存在于世人的心灵深处。我想,您会相信的,因为,文化的璀璨永不会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