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学术管窥

作者: 
邓屹松

  南怀瑾先生于西元2012年9月29日逝世,伤痛之情难以言表。朋友们纷纷在金粟阁网站留言留文,寄托哀思,我大都浏览了一遍,感概之情难以笔描,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摸象之说比比皆是。孔氏有言,名正而后言顺。先生的嫡传弟子隐忍不言,我辈无名小卒,藐说大人,积十八载朝夕揣摩之学力,厚积薄发,试图对南怀瑾先生整体学术作一素描。自视为砖,故心态平衡,但开风气,以待贤者。

一、时代导师的作为
  法不孤起,道不虚行。每一位时代导师要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整理固有文化,明辨源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时因地因人,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二是教化世人,以身垂范,证明学术的真实性,培养后起之秀,试验学术的可行性。但绝不能脱离时代、区域、人群三要素。释迦的学术建立在整理印度固有文化基础上,孔子的学术建立在整理中国固有文化基础上,释迦若生在中国,势必入世“删诗书、定礼乐”,孔子若生在印度,势必出世“讲因果、述轮回”。释迦一族,惨遭灭门之祸,牟尼本师大忠大孝,但并没有利用神通去消灾弭劫。鲁国积弱,多签丧权之约,至圣先师大慈大悲,但并没有利用智慧去造枪铸炮。既非不能,又非不为,主要原因是历史条件不具足。

二、南怀瑾先生的作为
  南怀瑾先生将中国文化归纳为儒、释、道三家,将西方文化归纳为宗教、哲学、科学三门。中国文化的特征是,由体到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则到细节,演绎性强,重精神轻物质,故人文、社会学术发达,错误出在后人对经典的误读误解。西方文化的特征是,由用到体,从局部到整体,从细节到原则,归纳性强,重物质轻精神,故科技、工商学术发达,错误出在今人对现实的短视迷逐。中国文化给人的感觉是前优于后,读中国竖排经典,仿佛不断在点头称是。西方文化给人的感觉是后优于前,读西方横排论文,仿佛不断在摇头道否。
  释家长于宇宙本源的揭示,终极智慧的探索,生命奥秘的追寻。先生用心物一元理论,填平了唯心、唯物两大阵营之间的鸿沟。用性空缘起、性空缘起理论,沟通了般若、唯识两大宗派之间的天堑。
  道家所长分为两部分。一是道教部分与佛教的密宗,为净化生理、优化体质提供了实验程序和经验参考。二是应世部分,为解决人际纷争提供拨乱反正的方法指南。
  儒家精华在孔孟之学,阐扬人伦正义,从个人修养到人际关系,从国家治理到国际关系,为人类和平共存提供了具可行性的最佳方案。
  就西方文化而言,宗教的核心是信仰,哲学的重点是思考,科学的路径是实证。就中国文化而言,儒释道的中心都是本有智慧的认知。以上四种方法的协同运用,为开启中西方文化融通之门,提供了唯一正确的钥匙。南怀瑾先生对中西方文化内容的整理,优缺点的判断,为人类继承先辈宝贵遗产,应对现实困难迷题,开创未来辉煌成就,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三、南怀瑾先生的佛法体系
  见地、修证、行愿三位一体。
  见地:我们要学佛,众生皆有佛性,但这个“佛性”究竟在哪里?没找到这个“佛性”,如何成佛?不识本心,修法无益。先生说,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知性”。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知性”是什么?先生说,是五遍行中的“思”与“作意”。“知性”是否究竟?先生说,从小乘角度,不究竟;从大乘角度,究竟。是否认识了“知性”就信得过?靠得住?先生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离开了信仰、思考推理判断、实践阅历经验,我们怎样生存生活?先生说,要学打火机,需要时就点燃,不需要时就熄灭。先生提倡观心法门,我总结为六个字“不续、不理、不动”。
  修证:生因识有,灭从色除。首先要解决生理的障碍。生理障碍中尤为难解决的是“男女”问题。对治法门中,外在的有过午不食、“十六锭金”、头部穴位按摩、金刚拳等;内在的有安那般那、不净观、白骨观。戒、定、慧三学中,定为中心。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秧。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需偿宿债。为善最乐,平实做人,问心无愧,才能真正得定。
  行愿: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业。忠恕为本,因权设变。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处理人间矛盾,无非两大法则,一是舍已利人,割肉饲鹰;二是运用智慧,创造财富,平衡利益。若慧浅障深,无可奈何之际,当自问发心为善为恶?一门深入,诵持准提咒,定能转恶业为善业,转逆缘为顺缘,殊胜无比。然则何为善?何为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别人怎样对自己,就怎样对别人。
  今世如何修行?先生说,有时常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

四、南怀瑾先生的社会改良学术体系
  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经营,中华文化的精神
  社会改良的高级方法:社会的好坏,在于人心的向背。人心向善,则社会安定富足;人心趋利,则社会动荡贫困。也可以说,人心向善是个人及至社会的最大利益、长远利益。任何形式上的制度都不可靠,关键在于人心。导人向善,移风易俗,关键在于教化。南怀瑾先生动静语默、著书讲学无一不是教化。同时也直接或间接,成功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必将深刻影响这个时代,遗泽于未来。先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个修养,修养的核心是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先生指出,个人修养的方法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核心是“性情”问题,如何明心见性?如何处理情绪,发挥得恰到好处?
  社会改良的次级方法:团结社会精英,投身于富民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去。至于如何富民?如何发展经济?先生没有明说,只是讲了一些故事,开了一些书单。但是,如果深入研究,经济学的价值理论、财富理论、资源分配理论、宏观调控理论等,都可以由此得到正确的启示。其他,如何强国?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等等,先生都指明了正确的研究方向。

  想写的很多,但力求简练精准,受限于自已的领悟力和表达力。读了马宏达先生的《感言》一文,自己非常惶恐。现在南怀瑾先生的教化正方兴未艾,还未开花结果,已有同好在着手总结所谓先生的“学术”,我对此深恶痛绝,那应该是几百年以后的事,同时也是瓜熟蒂落、物壮则老的悲哀时代,人之急功近利,好名好事莫过于此。为避免“先入为主”,我不得不发出微弱声音,君为其难,我为其易,当作“到此一游”的涂鸦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