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次读南怀瑾老先生的书是在六年前吧,读高中的时候。那时家姊正着迷于中国传统文化,她是学汉语言文学的,一个朋友送了她一套南老先生的书,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煌煌十巨册,她在假期把书带回家。本人是个书虫,见书即翻,但所读极为狭隘,不出诗歌、散文、小说,而且嗜好是西方现代哲学,还有普希金、卡夫卡、尼采一类,对古典有不屑一顾的样子,其实根本不知何为古典。我读的南老先生的第一本书是《论语别裁》,翻了一小半就不翻了,对家姊说:“这本书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好。”因为我之前看过林语堂的一些书,对他那篇介绍孔夫子的幽默的文章印象很深,觉得例举生动,妙趣横生,不自觉地就在那里对比起来。家姊说这又不是专门写来演讲的文字,是根据当时的讲话记录的,是语录。我还是不满意,觉得书籍总以赅简而丰富的书面语写来为好。后来读《金刚经说什么》,我改变了看法。行云流水,无住生心,机趣盎然,跃跃纸上,六祖再世,恐怕也还是闻金刚经而醒悟吧。但这是后话,当时我读得稀里糊涂的(当然现在也明不白),但心里总觉得自己大概还不算一块不可救药的顽石吧。读《禅海蠡测》之后,我开始依教打坐,后来一路读下去,《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圆觉经略说》。之后考入大学学医,又把《药师经的济世观》找出来读了几遍。我还记得第一次读《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关于释迦佛传记一段时的情景,不自觉泪如泉涌,一个人跑到操场无人处嚎啕大哭。这期间有几次家姊把她钟爱的几本书带回学校,我又到书店买了补齐。高中毕业时我将两本《楞伽大义今释》送给朋友作为纪念,还写了一封赠言附在扉页,记得自己在其中说“此是印心经典,非徒名相之学”云云,也算是打诳语了,自己根本就没看懂呢。现在回想,一切皆历历在目,也不知朋友们有没有认真地看这本书呢。
我很感激自己能够从南老先生处闻得世间有佛法在,有至真至诚无我无私的真精神在,有至真至诚无我无私的大智慧在,也很惭愧自己偷心未死,终日碌碌,愚痴难及。我听过一些别人对南老先生的批评,自己也曾在心中起过所谓腹诽,南老先生的书枝节处偶尔是有错误的,南老先生的言谈有时也显出非学者的严谨,但就佛法而言,就修持取证而言,这些都无关宏体,白璧微瑕,不掩光辉。佛教既以性空缘起为宗旨,三学四谛,六度万行,空而不空,若体察于此,一切争论,当泯无际,真实发心,精进修行,才是现在要务。
我在十月一日从网上得知南老先生去世的消息,给家姊发了一条信息:“南怀瑾老先生去世了”,后来又拨通了家姊的电话,先谈了一些闲话,终于说到这个消息,一阵沉默,没有什么话可说,家姊也久久没有说什么,只说了一句很震惊,我们就挂断电话了。我看到网上大家的留言和文章,总觉得自己亏欠着什么,但写下来只能是这个样子,又怕成为“既以自炫,又以卖钱”的东西,小人之心,非坦荡荡也。壁立万仞,草深三尺,一生毁誉,笑也不值。写下这篇多余的文字,算是心中默默的纪念。
逝者如斯去 念念无暂息 生死复死生 毕竟无真实 精进勇猛者 当发大愿心
众生无依怙 我愿扶持之 众生多病苦 我愿代受之 三千大千界 除此惟空虚
黾勉常行善 以此报佛恩 佛恩即生恩 生恩即佛恩 生佛本无二 是名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