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了几十年,你终于发现曾经你坚持的、痛恨的、热爱的都不过是一种荒谬的浑浑噩噩,而日渐清晰的悟到人生其实就是一种修行的话,那么最起码你有回头是岸的可能性。知道南怀瑾三个字早于知道南怀瑾先生这个人,记不清具体哪年哪天那一刻起,我觉得我有必要了解南老,并需要读他的书。从那起,我觉的是对我人生意义的一个分水岭,此前只是一个盲目的生活者,任凭苦海的沉浮。从《论语别裁》到《我说参同契》,从《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到《原本大学微言》,我喜欢上了一切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叶蔓、张尚德、魏承思、古国治、刘雨虹等老师的记述中,我知道了南老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热衷并投身于祖国的经济建设、为两岸的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的大师,就是这样一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大家,于昨日仙逝。
前些日子,一朋友高兴的告诉我,他了解到一友人和南怀瑾先生很要好,打算十月份去太湖大学堂拜访南老。我一听特别激动,告诉朋友,无论如何一定要让他带我们同去拜望心目中的大德。哪知,这份美好的期待尚未在心中存有余温便被无情的打破了,先是南老病重,后是得知老人家去世。朋友得知这一噩耗,和我一样沉默了许久,有不尽的唏嘘和难过。
关于南怀瑾先生,曾有许多争议,不论是张中行的指责还是什么舟子的批判,或是主流学术界的不认同等等,南老从未回应过。其实,也确实不值得回应。不用说南老的学问,就是他一生的经历在现今来看,又有几人能比。很多人说南老的书都是野路子,不学术。在南老的那厚重的著作里,真正自己写的很少,大都是弟子们根据他的讲课录音整理校正而来,这是一种圣人的伟大。孔子被称为大成至晟先师,一部被誉为世界经典《论语》也不过是弟子对孔子讲话整理的集合,老子被研究了几千年,不但中国人研究,外国人也不断研究,其著作不过五千言的道德经,浩瀚如海的《大藏经》上没有释迦牟尼写过的一个字,但他们都永世长存。南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真正把做学问和做人结合在了一起,他的一言一行就是《大学》,就是《道德经》,就是《心经》。南老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这也是南老的人生真实写照。“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便是南老学问的最好诠释。
以前,自己总以为生活就是这么凑凑合合,马马虎虎,过一天是一天,以为看书就是学习,出去胡混就是历练。在读了南老的书后,我彻底粉碎的这些观念,即使一天再忙碌,也要去思考,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去思考,对自己的言谈举止进行反思,观照自己的内心是否平静。从喜欢易经的推演到醉心于易理的学习,从不喜欢繁体字到更欣赏繁体竖排的书籍,从认为寺庙是封建迷信到随喜读佛教典籍,从中医到茶道、到书法、到太极拳、到古琴等等热爱,都缘于南老的指引,突然感觉世界很宽阔,而自己很渺小,猛然感觉自己白活了几十年,而剩下的时间又太少了。而我渐渐把对生活态度的改变去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方法,虽不能做到严以律己,但尽可能宽以待人;虽仍旧患得患失,但慢慢学会了放下;虽沉沦于苦海,但看到了前进的方向。是南老的孜孜不倦,我去读了《曾国藩家书》,去学习了《庄子》,去看《楞严经》,去研习《云笈七笺》。是南老的谆谆教诲,让我学习站桩、学习静坐,了解太极拳,练习各种导引功法。
对于南老的学问和中国传统文化,我仅仅是站在了门槛外边窥到了里面的美丽风景,所知晓的更是如沧海一粟,心性和能力更是差之甚远,但我坚持认真的走下去,这些学问既是一生修行的道路,也是修行一生的目标。南老虽然走了,但其留下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用佛家的观念来看,南老还是会回来的,只是我们不知道他在哪里叫什么。
世上再无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