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触南师的书,是在09年,状态最糟糕的时候。
那时距离某人离世已有两年,时间却并未抚慰好我的创伤。不断压抑之后的结果是连维持表面的镇定都已困难,恍若无事的面具随时可能跌落。
于生死,始终看不破,总感觉共同长大的人的消逝,也带走了自己的一缕灵魂。
然后就在不断寻找答案。
已然忘记是如何开始看他的书的,似乎是从网上读了些许片段,惊为天人,然后就迅速下了订单,购入精装全集,内容大多是他的学生整理的讲座稿。
好处在哪?一是渊博,横贯佛道儒,由于是演讲录音整理所成,用语大多浅显,适合做为国学入门读物。二是进步性,大多数与他同龄的人,思想眼界还停留在过去的时代,而他却不;据说他常年每日只睡4-5个小时,授课之余,阅读不倦(90多岁的人了啊),所以,读他的书,不觉得那是个老人家在板起面孔说教,没有拘囿感。
但是,讲佛学的部分,还是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来看。比如《金刚经说了什么》,第一次读罢,我仍不知道到底说了什么(汗~)。因为他的知识实在太广博了,随时援引经律论里面的典故,诗词歌赋也信手拈来,而我往往就跟着跑了,把最初所述忘得干净。在又看了宣化上人以及圣严法师的讲解稿,如汇贯通之后,翻过来再看南师的这本,才又有了不同的感悟。
他是很严格的人,无论是对子女还是对学生。他带过兵教过学生,于人性了解极深。文中一些对人的心性行为的批评,字字中的,直指人心,读罢直让我一身冷汗。
他的文字,语重心长者有之,开明洒脱者有之,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见其文字如见真人。所以,对网上那些骂他的文字,我一律嗤之以鼻,那些人,从李敖到阿猫阿狗,给他提鞋都不配。
在苏州时,有次坐车经过太湖。车子从桥上驶过,但我却总觉得我们是在涉水而过,因为总有种湖水就要漫过桥面的错觉。湖面上升起迷蒙的水汽,看上去薄雾冥冥,烟波浩渺,如果有位仙人乘风而来,我一点不会惊讶。后来才知道,他晚年在此建立了太湖大学堂,选得当真是块福地呢。
最近网上传出他去世的消息,总没有真实感。先后有两个人看了照片之后跟我说他年轻时长得可真帅,花痴如我,却毫无感觉。只从他的眼神中看到挡不住的聪明,不羁,以及温厚慈悲。
只从文字上,就对这个人升起无限感佩与依恋,虽然今生无缘得见,他却依然是我心中的恩师。于他的去世,没办法简单地说出诸如“一路走好”“安息”之类的简单语句,唯有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