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说南怀瑾先生去世的,心情一下就转不过来,网上的新闻一篇接着一篇看,希望大学堂能出来证实老先生仍在入定,只是那些不懂的人才说是去世。可是,今天,就看到了荼毗的照片,泪忍不住就下来了。
已经三十多岁了,经历过不少身边的人去世,甚至是至亲,但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空落落的感觉。
床头上是南先生的书,书柜里是南先生的书,单位办公室是南先生的书。虽然从没有和南先生谋面,可是也从来陪伴在我的身边。
初中时偶然买到南先生的书,是《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那时学校经常有小混混欺负人,所以自己试着买书学习武术,修习道法,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武林高手,并能拥有超凡的神通法术。后来南先生的书一本本看下去、一本本买下去,只知道内容好,却怎么也读不进,他的书远没有一些拳谱来的实际。偶尔也能用得上,那就是给别人争论传统文化的看法时,只要把《论语别裁》前几篇“粮食店、药店、百货店”的比喻拿出来,或炫耀一些佛学、道学的小故事,别人就会觉得你超有见地。
大学时代也在读南怀瑾,那个时候,自己随着看各类武术、道教、佛教的书越来越多,对佛教也越来越信仰。总觉得先生讲得总是不够玄妙,仿佛只是把大幕给你拉开一个小缝,却总不告诉你最神奇的东西。那时最感动的就是《历史的经验》里,南先生讲苏秦的故事吧,毕业找工作时,在寝室卧谈会上,我深情地讲过这个故事,大家一阵唏嘘。
工作后的几年,因为比较忙,基本上只是看些南先生的书中对准提咒的开示,希望用准提法求妻、求官。即便如此,自己还是不满意,其他人宣传准提法,总是讲念准提法能够求什么得什么,可是南先生怎么语焉不详甚至有意避免呢。只是偶尔提过一个美国外交官的故事,但像那个家伙几乎一天24小时都在持咒,这也太难了吧,一般人怎么能做到呢。
真正读南怀瑾还是最近几年,三十多岁了,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再读南先生的几本书,突然有醍醐灌顶之感,尤其是南先生讲列子。后来读了南先生对拜访者的公开信,才明白对学佛者来说,什么是最重要、最玄妙的,不是具体方法,不是有求必应,而是善治其心。所以有重新开始重读论语别裁、孟子旁通……
这两天,一直看到个别学者在批评南怀瑾先生,内心十分难过。记得韩国某位大学教授在讲哲学时,一位学生问他“什么是真理?”他说,“真理就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学生不服气,“那是你的真理,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呢?”
教授从此辞职,去探索对个人有用的真理。南先生和普通学者的区别便在于,南先生的学问,对个人身心有用;而普通学者,只是文字而已。
南先生去世了,但我相信,对我来说,他一刻也不曾离开,因为他的文字就在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