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四)

作者: 
王劲峰

  我早些年读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时,获益很大,先生在书中对“深解意趣,信受奉行”的解读,影响我很深,从此读书做事时时都会想起。今天,又到了新的一年,回首过去的时光,读先生的书,间或与朋友们谈论,有时,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很是快乐!新年伊始,重新细读先生的《论语别裁》,读到一开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段,对其中的一些词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兴之所至,就记录了下来,也算是对先生的一点怀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非仅止好读书,读书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不是所有。可以说一个人一生所有的“学”,是包括在所有的读书,思考,行事,一生的所有行为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之中,学还是不学,就看你自己了,这是一个发心立志的问题,真是认真学了,那自然就会“悦”,这是必然的,因为有所得嘛!有的人一辈子读书做事,未必可以称之为“好学”,何故?心不在焉耳!有的人虽是文盲,因为客观的原因,未曾读过书,但在自己一生经历的人和事中有所深思,有所总结,有所得,并有所用,这样的话就可以称之为“好学”了,故圣贤不是腐儒,是通达的,慈悲的,这样的话,大家都得救了!如果扩展到所有众生的的层面,那猫啊狗啊,其他的生灵也是可以在“学习”的境界中的,只不过所学不同罢了!
  :习的繁体字是“習”,習字是上“羽”,下“白”,羽代表羽毛,飞鸟,是表示上升的,不是下降的,所以“学习”这个过程是要学好的,上升的,不是学坏,这是一定的。白代表光明的,纯洁的,这个白在下,我想是表示一个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可能学好,上升,佛家有“白业,黑业”之说,也是这个白字。
  远方:这个“远方”究竟有多远?在这里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话:“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远方”也就不远了,这是一个“心之力”的表达,得到了同类的感应,故“乐”之;如以念佛为譬喻,也是一样,真诚念佛,如佛同在,感应道交,自然就“乐”了。我想这中间有一个心诚还是不诚的问题,如不诚,即便来了,也永远在“远方”,也不会“乐”,反之,如心诚恳,来自任何处,都应有“乐”。若如此的话,“朋”的范围就太广大了呀!
  :愠者,怨恨也。一个人从最初开始,如果发心立志,读书或是做其他的任何事业,随时随地诚诚恳恳,学好的,向上升的路子走,自然就会有发自内心的喜悦感,向外发展以后,以真诚的态度处世,自然得到同类的感应,乐观豁达,所谓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正是如此。这样的一个人,别人不了解他,那肯定是不会“怨或恨”的,因为这是圣人境界,亦是佛境界。我想,孔子的弟子们编《论语》的时候,把这段书放在最前面,是有深意的,人之生,最初的也就是最后的,这是人生贯穿始终的一个态度。南怀瑾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如以先生的一生行止对照这段书来看,这也是先生的一个写照。
  写到这里,沉吟思索之中,忽然想到“一花一如来,一叶一世界”,同理,那一想、一思亦一世界,如此理,世界之广阔,何其大也!我不禁反问自己:“先生逝去了吗?先生未曾逝去!”祝先生元旦快乐!永远怀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