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桑梦怀

作者: 
文汉

  子桑者,客居东南富庶地数载,虽三十有七,而一无所专,一无所成,终日为生计奔命。生死困顿,百无聊赖,以书为乐,一介愚生矣。有喻怀公者,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方外一隐士也,仙去后不知所归。
  子桑苦无人言,一日梦怀公于南山,哭诉衷肠,求其解惑,隐者略为示答,生有所悟,醒后记之如下。

•安心之本:十善业
  子桑问:吾辈曾求名逐利,每日孜孜营营,身心疲惫,流浪生死,虽若有所得,而不知其乐所在?
  怀公笑答:尔不闻太史公曾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乎?岂止汝小生,当今天下众生莫不为名利而累焉,得也、失也,幸乎、悲哉,难尽言矣。名利虽好,却如长雁掠空,虚妄不常。故坐享美名、身拥厚赀者,而心常乐者,百有几人?
  子桑默然。
  公言:汝知幸福也者,心之受欤。如是圣人有教,君子当求安心而已。心安方能知乐,心恐则何乐之有?心安之法,百千万行,而为善最乐!小子,今吾为说,有十善业道者,尔当谨听。何谓十善业道,身业有三:不杀、不盗、不淫;口业有四: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业有三:不贪、不瞋、不痴。
  子桑晗首进言,请公详解。
  怀公曰:人生有三,身、口、意也。
  身常为坏,所造之过,即杀、盗、淫。杀者,滥害众生,只言利己,如延寿杀龟;盗者,坑蒙拐骗,见利忘义,背弃诚信;淫者,狭指男女关系,不守纲常,广指贪图受乐,骄奢淫逸,莫不如是。
  口业至甚,略说有四,妄语、恶口、绮语、两舌。何谓妄语?言假骗人也,当今之世,无论政商,好大喜功,以次充优,以忧报喜,此即妄语,报应为大;恶口者,如山夫骂娘、村妇骂街,恶语一句三春寒矣;两舌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亦即古人所云「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绮语者,试看当今,士农工商者,茶余饭后,黄段子满天飞,无聊、不虞之语,充塞耳间,斯即状也。口犯四罪,汝当止改,便为口业善德。
  再言意识思想,起心动念,严重矣,贪、瞋、痴这三种恶业,随时会犯,不再赘及。
  老朽略讲此身口意十个恶业,汝当自省,身体、嘴巴、思想情绪,日可触犯,若是改正,便成十善业。
  子桑迟疑再问:公言所是,此为佛法教义否?
  公曰:噫,愚子!佛教之理皆在与人为善,何异于他?圣贤早云「自求多福」四字,莫不教人扬善止恶、自励自行哉!
  子桑若悟,点头称是。
  怀公又嘱:小子莫忘,百善孝为先。夫子曾云,孝悌也者,为人之本欤。小鸟尚有反哺之举,为人子,当知孝之大。孝之道,贵以专也。

•处世之法:六和敬
  良顷,子桑又问,公示十善,自修之道,晚辈已记。现今社会,龙鱼混杂,良莠不齐,人心不古,各自为是,关系紧张,家庭、单位、社会,凡属团体,莫不皆然。如何善处,还乞赐教。
  怀公曰:古时僧团相处,有六和敬。老朽自认,此六法,家庭、社会、团体、国家皆可借用也。何谓六和敬?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也,汝尤注意!
  子桑立身,愿闻其详。
  怀公继曰:
  “戒和同修”。戒者,戒律,一切戒律之精神为明辨是非,明辨道德行为之是非,是即行,非即止。和者,和爱相处。修者,泛指行为。人众共处,要在道德,失德则失和,失和则团体难聚,终必散也;
  “见和同解”,更难矣。见者,思想、见解也。人与人相处,见解不相同,兹是痛苦。见解相同,即言每人之文化、处事等观点,能彼此沟通、交流,求同存异,和平、和爱相处。宋名儒陆象山曾云:“小人之争在利害、君子之争在意见”,汝辈小子,当自策。
  团体相处,能见解相同,则嘴无恶言,便“口和无诤”矣。即达无诤之境,人等意识和平、合作,能够互相相处,则“身和同住”矣。
  “利和同均”,团体利益不为一人所有,不为一派所占,分配需秉承公平、公开、公正之原则。若如“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此乃《礼记》大同之境界也。
  汝辈当知“六和敬”也,团体生活中,彼此和平相处,和爱尊重,岂不美哉!知此理者,做人、做事、修行皆在其中也。

•学问之要:五步骤
  子桑再问,怀公年高德劭,满腹经纶,学贯古今,还请教导学问之要点。
  怀公嗤之,后言:汝小子,不好学,不读书,不明理。作《中庸》者子思曾云,学问之要,在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尔等搞研究、做事业、办企业、想问题,亦当如此,要博学,一问不知,儒者之耻;但记,知识非学问,要审问,要怀疑;“慎思之”,正反研究,多方考虑。然后还要合于逻辑——明辨之。再“笃行之”,好好去实践;此乃学问之要也。

•大学之道
  子桑欲再问,怀公起座而语,小子已三问,现我问汝,尔大学毕业否?可读曾子之著《大学》否?
  子桑皆诺。
  “背诵与我听来。”
  子桑恐慌不已,即背曰: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子略顿,公勉继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至此,子桑低头,辍不能续,但闻怀公笑语:小子能背至此,不错。可明其意否?子桑惭言不知,怀公黯然良久,赐子桑《原本大学微言》一书,飘然而去。
  子桑不舍,神伤不已。后捧阅此书,扉页书有:
  黄金有价书无价,时势迁流我不流。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