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之夜送恩师,花雨满天心相随

作者: 
王红

  昨晚又梦到怀师,他的身体缩小到婴儿的大小,特别柔软。看到我来,他特别高兴,起身带我参观太湖大学堂,一边走,一边问:“办学的钱够不够?不够,我再给你!”
  醒来仔细想,这一生,梦到最多的人正是怀师。为了女校,我五上太湖,听老师的指导。3月份那次回来,竟然连续几个晚上,人在梦中回到与老师共进晚餐的情形,就是在那张餐桌上,他给我指点江山。
  9月15日,女子德慧大学堂开学了,16日A班结业。17日晚我竟梦到老师病重,身边几个人围着他,他却已经说不出话来了。23日,B班结业,次日,我立即携着学员们的心意来到太湖大学堂,知道老师在定中,知道无法见面,却依然想看望,依然想守候。27日晚我从太湖大学堂回来,为老师的出定入定,我的心一直乱得很。28日早上,又梦到八个字:出定入定,隐退为宜。看到这八个字,我的心凉了,知道老师尘缘已了,他虽有入定出定之力,但无眷留之心,自己决意隐归了。当天下午我给自己写下了:决定不问生死,唯记如海师恩。刺血抄经明志,明朝灵山相会。
  29日下午便得到了老师仙逝的消息。
  30日晚,中秋之夜,明月高挂,宗性法师在怀师的荼毗仪式上,手执化身杖,大喝:“今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笑曰:俄而一梦,是梦非梦,梦里梦外,梦梦梦梦。南公怀瑾大士,印如是耶?”
  10月1日下午从苏州北到北京的高铁车上,五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泪流,想起与怀师此生此世的种种际遇,竟真的如一场梦。

一、初种菩提
  2008年,我时任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秘书长,目睹身边诸多海归精英们奔波劳碌,身心俱疲,遂发心为大家觅一良方,给这些“不差钱”的学长们根本的生命关怀。环顾四周,唯觉国学大师南怀瑾老人为最佳人选,既无宗教之讳,亦无门派之别,他的学识,修为,诸行圆满。经由友人李青原大姐的引荐,怀师千里之外,法眼识心,慈悲为怀,欣然应允。对话题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现此文稿已收录在老古文化出版的《21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一书中。
  2008年5月27日,经由怀师助理马宏达先生的细致安排,我带一行40人千里求法,齐聚天圆地方的太湖大学堂。是日,天降甘露,细雨绵绵,“南老师像飘过来一样”,还记得同伴当时的惊呼。时年91岁的老人仙风道骨,淡云神来,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东西畅游,评古论今。“个中若了原无事,体用何须分不分”。字句动念间,怀师巧妙引众,转识成智。
  “如何知道自己修行的次第”?“你自己吃没吃饱,问我,我哪里知道?”众人哄然大笑。几年过去了,想起当日自己的浅薄之问,依然脸红。身若清凉澄净,何须推窗问月呢?
  当日晚饭后,怀师又叠珈上座,示范呼吸之法,净心之法,禅修之法,养生之法。“孔子有云:少年戒之在色,中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你们是国家的精英,第六意识用的太多了,不要未老先衰啊”。老人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依然在耳边响起。
    
二、接引上路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2010年夏,我创立的“未来中国助学联盟”在世博会启动。这是一个智力公益组织,邀请国内外的领军人物给全国、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大学生,以公益讲座的形式,为他们传递思想、分享生命,用自己的人生宝贵经验而不是钱,来助力青年成长。想到2008年向老师求法的殊胜,这一次我又斗胆向老师求字。上午邮件发出,下午就收到了回信:再造中国,走向未来。这是南老师为“未来中国助学联盟”所题。后来我才得知,老师当时手有些抖了,是分三张纸,写了这些字。我说要去取,他说,不必来回跑了,把时间用在做事情上。我说,那我寄些钱,表达心意。他说,把钱用在你的公益事业上。
  “再造中国,走向未来”,其实最初我是不敢用的,觉得这八个大字太大了,我哪里配用啊。但是,随着“未来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再一次体会到了老人家的远见:两年的时间里,我们集合了国内外100多位公益导师,在全国20多个城市,进行了40多场公益演讲,面对面的听众就达4万多位大学生,最多的一场竟有8000多人,网上关注度也达百万人。我们的书、杂志、电子简报、青年营--用各种形式,成为青年成长的助力,重新构建了青年人的价值观,不正是“再造中国”吗?!当青年人真正发挥出太阳般的光亮和热情,不正是“走向未来”吗?!
  每一次的“未来中国讲堂”的远行,我仿佛都能看到怀师的指引。不经意间,我们竟然走了那么远,影响了那么多年青人的心。我们是凡夫,看不见,也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但有老师的指引和护持,我们创造了奇迹。每天邮箱里各种热情洋溢的来信,我意识到:“再造中国,走向未来”,老师让我们的行动有了标的,有了方向,有了意义。给几万人带去温暖,带去生命的感动,是老师把我,从一个平凡女人的朴素发心转成一个走向菩萨的大悲路径。

三、委以重任
  宏达的一个短信把我召到了太湖大学堂,说老师2012年1月7日晚讲《女人的修养》,让我来听,并小住几日。懵懂的我,无法预知,此行竟然改变了我后半生的人生轨迹。
  1月8日下午,我随宏达来到了老师的办公室(想起当时见到他的欢喜与拘谨,此刻的我又是泪流满面)。他的办公室不大,拥挤,而我更局促。怀师热情地招呼我:快坐下,喝咖啡,吃点心,不要客气,就像迎接一位老朋友的到来。老师开门见山:“王红啊,你来的太好了。我要你来办一个女校,这是我几十年的心愿。”他随手把女校的名字给我写到纸上,细致地告诉我,女校的内容,女校的目标。他说,“最好在南方起步,这样我和宏达可以帮衬到你”。他考虑的是这样的细致。老师讲话有些口音,而且各种旁征博引,我跟上有些吃力,但有一句话,清醒无比地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趁我活着,把它办起来”。我当即不假思索的说:“好,我做!”
  出了老师办公室的门,我有些嗔怪宏达,这么大的事情,你事先让我有个准备啊。宏达说,“我根本不知道”。晚餐桌上,南老师也说,的确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情。现在,我庆幸自己当时的应答,创立女校,对我来说,是“此生只为这一天”。
  1月7日,2月18日,3月17日,南老师连续三次初讲《女性的修养》,前所未有。老人家引经据典,从“西周三母”太姜、太妊、太姒的母仪天下,讲到明初女词人冯小青的“愿为一滴杨枝水,洒向人间并蒂莲”的大悲情怀。他说,母教,比哪个学校都重要;中华民族需要站起来,未来的时代需要女性站出来,这不是说一定要女性来做领袖的意思,而是女性作为社会的基本力量,需要培养和建立妇女的道德,来影响男人,影响社会与世界。办女校,是为了培养真正有品德、有才能的女子,这样的女子“母仪天下”,能使这个人类社会,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5月18日,我再上太湖。依旧是晚餐桌上,老师细致地问了女校的进展情况,他列出了女校教学内容的纲要,他说,你要做女校的第一个学生。你自己要带头好好学习,研究中国文化3000年的历史,从中整理出女性在历史上的作用。你组织一个女史研究小组,在太湖大学堂好好做调研,费用由我来出。他特别强调要用最前沿的网络手段来推广教学成果,这样社会效应才能最大化。
  7月12日,为了女校,我第五次来到了太湖大学堂,往常我都是匆忙来,匆忙走,这一次我竟然连住三个晚上。老师安排我到刚刚落成的太湖大学堂上海分院去参观,准备让我把女子德慧大学堂设在那里。女子德慧大学堂,这个名字是老师起的,用签字笔写在纸上,他曾说,开学的时候再用毛笔写,做校匾。11日下午,我正在禅堂打坐,接到短信,让我去老师办公室。老师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给一百万元,帮助你启动。不要有负担,我们尽力去做就行,成不成,老天爷说了算。他总是那样的轻松和幽默。几面之缘,一百万元,不需要借条,不需要承诺,这是怎样的气度,怎样的人格?在我面前的不像是一位百岁老人,还是他正值壮年带兵打仗时的意气风发。次日下午,我从禅堂出来,面对老师办公室的方向,泪流满面,鞠了三个躬,默默在心里发誓:我一定实现诺言,趁您活着,把女校建起来。用自己的一生,把它建好!
  我没有想到,这是最后一次与老师见面!
  9月30日,又一次去太湖大学堂。行前,我特意仔细把黑色衬衫熨得平平整整,与老师相处的冬、春、夏三季,他总是衣着平整,纤尘不染,每一身行头,都是那样的妥贴,衣服的式样是古典的,在我眼里却是那样的时尚。看着太湖大学堂班车的中外男女,在家出家人,我的泪止不住,老师“游戏人间九十有五载。醉心法海七十余春秋”,他这一生教化了多少人啊。
  晚上六点半,我们列队两边准备就绪。荼毗仪式开始了,阵阵的诵经声当中,老师的法体缓缓从我们的面前经过,我不敢相信,与老师生前相处的十个夜晚,音容笑貌,欢声笑语,就这样被定格了。我站的位置正对化身炉的炉口,当火把点燃,当炉门封上的一瞬间,万剑穿心!我跪在地上,不敢看眼前热烈的火烧在老师的法体上,却实实在在疼在我们的心上。我只能抬头望天上的明月,湛蓝,宁静,皎洁,阵阵白烟开始升腾了,飘向禅堂的方向,如梦如幻。在中秋之夜,老师用这样的方式,给我们上课:死亡不是痛苦的离去,而是一场欢欣的告别。
  三十三周的日夜兼程,我向他老人家交了作业:听了宏达关于女校开学的汇报和学员的反馈,老师非常高兴,这是我一生中最欣慰的事,我实现了对老师的承诺:“趁我活着,把女校办起来!”老师已在月圆之夜随袅袅轻烟而去,那月亮,不像太阳那样浓烈,却温柔,清凉,圆满,无限深情地望着这个世界--这正是我心中的老师:隽永,宁静,平凡而美好。我觉得老师依然在我们的身边,他真的就在女子德慧大学堂的每一次课堂上!我无限的感恩怀师,没有他老人家千里召唤,命我取“德慧女人”这部真经,我哪能经历这一路的种种风景。我本一个平凡女子,老师如光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从此不同,更坚定,更专注,向上,向前。
  “此身已在含元殿,何必寻人觅长安”。这是老师曾经引用的话。他的离去,又是他的慈悲与远见,让我自主创业,自性成佛,办我心中的女校,而不是他的。荼毗之时,我悄悄在他的化身炉里,放进了一枝白玫瑰,它就是女子德慧大学堂,我相信,虽初绽放,但经后人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终会花雨满天!

王红(女子德慧大学堂发起人,未来中国助学联盟创始人)
(写于2012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