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南怀瑾——缅怀南怀瑾先生

作者: 
贾丹华

先生乗鹤去   懿德永流芳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笔者曾较早撰写有关南怀瑾先生的《南怀瑾的传奇人生》、《国学大师之“谜”》等文章多篇,分别发表于香港《文汇报》、台北《温州会刊》等海内外报刊,并被配上南老照片先后被编入《海外赤子》、《浙江行》、《温州人物》、《乐清文史资料》、《乐清英才》等书刊。故与南老忝有二十多年翰墨因缘,先后承蒙其惠赠诗书及墨宝若干。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金粟轩纪年初集》等书寄赠笔者时,南老亲笔题签并附大函数纸。惠书及电话教诲,令我感激不已,获益良多。
  2010年金秋时节,丹桂飘香,我曾为恭听南老教诲而特地住嘉兴南湖区的长子贾翔家里好久,预先托友人以电话约候,七日后才获准偕子赴太湖拜见南老。我们欣喜若狂,即从南湖动身驱车赴苏州太湖。面聆南老谆谆教诲,如醍醐灌顶,启悟驽钝,受益终生。
  日前惊悉,南老于9月29日遽然仙逝,我顿时泪眼模糊,情不能已。摩挲着他于1991年7月8日亲笔题赠的《金粟轩纪年初集》等书,和我受他人或单位所托而请南老题签的墨宝“乐清文史资料”、“乐清诗词选”等手迹,以及印有南老照片的刊物《乐清英才》封面(请见所附的有关照片),我默默地追思着南老生前的动人事迹和大恩大德,感慨万千,哀思绵绵……
  南怀瑾先生早已桃李满天下、蜚声海内外。他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融儒、佛、道学为一体,著作等身,众称之为当代宗师,还曾被名列为“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有人崇拜他如仙似佛,有人戏称他为“一品公民”。蒋经国等国民党上层人物曾拜访过他的道场或亲听过他的讲学。他于1990年9月8日受李登辉邀见时,纵论天下,晓以和平统一的民族大义,并告诫他:“希望你不要做历史的罪人!”他曾先后与贾亦斌、汪道涵等多次晤面,促成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1993年4月的“汪辜会谈”。
  伴随着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等一系列著作的出版发行,随着共和国第一条由大陆与香港合资建设的铁路——金温铁路的开通,这位中华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的声誉益隆,海内外一下子兴起了一股“南怀瑾热”。南怀瑾先生成为颇有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然而在他的家乡,对他真正全面了解的人寥寥无几,或如雾中观龙,或如盲人摸象,未识其全貌。南先生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一时曾成为一个未解之“谜”。因而当时笔者拨通电话,向早有翰墨之缘的南老先生询问、采访,同时参考其在大陆的家属南小舜、南品磊(曾先后为温州市、乐清市政协委员)等朋友提供的有关资料,撰写成文,以便读者对南老先生的生平事迹有所了解。

苦行万里路   潜阅千卷书
  1918年3月,南怀瑾先生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市(县)翁垟镇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严格的传统私塾教育。到十七岁时,除精研“四书”、“五经”外,其涉猎已遍及诸子百家,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法诸学。
  日本侵华,抗日战争爆发时,年轻的南先生怀着抗日救国的满腔热情,毅然辞亲远行,到四川中央军校任教,立志报效国家。后来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院,专研社会福利学,以便今后为社会大众服务。
  南先生于休假闲暇时常往来于灌县青城山,在山里的灵岩寺里小住,有缘结识了名僧袁焕仙老先生,遂为忘年之交。袁先生闭关期满,下山到成都成立了维摩精舍,南先生追随其左右,遂拜门墙,成为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潜心修道参禅,深悟禅机,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其时南先生二十五岁上下,风华正茂,记忆力、理解力强盛,已深得袁老先生真传,并随袁老先生赴重庆参访虚云大法师,亲聆教诲。后来,南先生为求深入研究佛法,又离开成都,跋山涉水,到峨眉山峰的大坪寺闭关修持。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大坪寺藏有全部大藏经,南先生就选定在此闭关潜修,取法名通禅。南先生三年闭关阅藏,日夜苦读经、律、论三藏十二部五六千卷佛家经典,遂至终生受益无穷。南先生曾有诗句回忆这一段生活:“长忆峨眉金顶路,万山冰寻月临扉”。后来,南先生从峨眉山又来到五通桥多宝寺及弟子张怀恕的家书楼闭关潜修,禅修打坐外,便埋头苦读,披阅了全套《永乐大典》、《四库备要》等经史典籍,收获甚丰。这为南先生此后在思想、文化、学术上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底蕴。
  1945年,南先生再远走西康、西藏、参访密宗各宗各派。后来,南先生到昆明云南大学任教,其间又短期回到蓉城,讲学于四川大学。1947年,先生返回浙江省乐清故里,不久便到杭州天竺隐居,细细披阅了浙江省立图书馆所藏文渊阁《四库全书》与《古今图书集成》,继而避乱于江西庐山,在天池寺旁结茅清修。

沥血传薪火 拳拳中国心
  1949年春,南先生惜别故土,经波历险,穿越海峡来到风雨飘摇的台湾岛。南先生初到台湾,受朋友怂恿,曾经与几位友人合作经商。先集资办起“义利行”经商,用三只机帆船来往于琉球——舟山之间,先曾兴隆一时。后我军解放舟山,国民党军队败退时烧光了他们的三船汽油,损失价值黄金三千两。南先生一夜间成了穷光蛋,一无所有,一度陷入困境。然而南先生穷而不愁,潦而不倒,仍淡然处之。不少人去看望他,他心如止水,若无其事地说:“商场犹如战场,输赢是常事。钱财是身外之物,是靠不住的,只有精神财富是永远的”。
  1963年起,南先生相继受聘于文化大学、政治大学等高校东亚研究所博士班担任教席,并应邀到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兼职讲学,收入渐丰,处境日益改善。任教期间,南先生总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苦口婆心地教学,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面对当时学术界对禅学与道家的诸多误解和歧见,南先生不仅口头耐心讲解释疑,而且在教余伏案秉笔撰文,进行深入浅出地论述,全面阐释禅宗宗旨与宗派源流,深刻剖析了禅宗对中国文化与社会的深远影响。
  接着,南先生创办了“老古出版社”(后更名为“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创建了“大乘学舍”,(后更名为“十万丛林书院”)并出版发行《知见》杂志。繁琐的事务千头万绪,但南先生不辞千辛万苦,悉心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并拨冗潜心著述,呕心沥血,撰写了一系列著作:《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易经杂说》、《易经传别讲》、《历史的经验》、《新旧的一代》、《中国佛教发展史》、《中国道教发展史》、《金刚经说甚么》、《圆觉经略说》、《禅宗师制度与中国社会》、《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习禅录影》、《禅观正脉研究》、《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如何修证佛法》等等,其中不少是他整理的教学笔记。同时,南先生还整理出版了自己历年创作的诗词、楹联等作品《金粟轩纪年诗初集》和《金粟轩诗词楹联诗话合编》。南先生旅台三十六年,常常思念故土、乡亲,常常写诗寄托缱绻之情。每逢生日,慨然挥毫,写诗抒怀,其中一首云:
故园西望泪潸然,海似深情悉如烟。最是梦回思往事,老年多半似童年。
  其思亲爱乡之情,感人肺腑。对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对父母的思念和对故土的依恋是水乳交融的。
  南先生爱书如命,一有积蓄就购书籍。家中藏书盈室,除了儒佛道经典外,还有古今中外的政经文理史哲名著,甚至中西医药、当代科技、中外美术、音乐、武术杂志,他的书房堪称收藏百万的图书馆。南先生博览群书并领悟其精髓,故能学以致用。
  南先生执教多年,不仅桃李芬芳满天下,而且以其道德文章名驰海内外,除了祖国大陆及港、台、澳地区外,还引起国际人士瞩目。美、英、法、德、日、韩、加拿大、比利时、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一些专家、学者以及大中专学生,因仰慕中国文化和南先生的声誉,纷纷登门拜访、请教。南先生总是热情接待,竭诚传授。
  1985年盛夏,南先生抵达华盛顿后,创办了“东西方文化学院”,后来还创办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教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致力于东西方文化交流活动,达三年之久。旅美期间,几乎每天都有不少客人慕名拜访。来访者其中有来自美、英、法、德、日和加拿大、埃及等国,也有美籍华人、旅美侨胞,其中多数为学者、教授,也有将军、议员、政要及工商巨子。他们不但来请教中国文化和佛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涉及经济、哲学、宗教及国际关系等等。南先生身体力行,殚精竭虑,努力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促进中外、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旅美三年,南先生魂系梦牵仍是祖国故土。丙寅中秋,圆月临窗,他夜不能寐,曾撰一首七绝寄托思乡之情:
  江山今古一轮浑,海外中秋月在门。百万龙天齐问讯,何时回首照中原。
  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爱乡之情;忧国忧民之怀,跃然于诗笺。

呕心报春晖 殷殷赤子情
  温州领导人获悉南先生在美情况,曾专程拜访这位乡贤前辈,并欢迎先生返乡贡献力量。南先生对祖国改革开放政策早有认同,对邓小平的伟大创举使祖国经济繁荣,使人民生活富裕尤感欣慰。
  1988年,南先生旅居香港后,成立了国际文教基金会。温州市董朝才、刘锡荣、马云博等领导曾先后专程拜访他,盼望南先生领头促成孙中山先生当年在《建国方略》中曾提及的金温铁路,以发展浙南、浙西的交通运输事业。1984年浙江省向全国人大提案修建金温铁路,并获中共中央领导邓小平批示。南先生为造福桑梓、振兴中华不顾艰难险阻,慨然应允,挺身而出,愿作金温铁路的“催生者”,于是与众弟子成立“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并撰写《对金温铁路的浅见》一文交温州市领导人参阅。不久,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中外合资金温铁道开发公司”正式注册登记,联盈公司1286万美元已先后分期提前汇入温州银行。1992年12月18日,金温铁路举行开工典礼。此大工程,由于沿路地形复杂,须在多处穿山凿洞、填沟架桥,历时四年多,克服了千难万阻,1997年8月8日,金温铁路终于全线畅通了。在通车典礼仪式上,除了国家铁道部、省市领导出席之外,特邀请了南先生的特派代表及南先生的儿子南小舜光临。当时万众欢腾,彩旗飘扬,场面热闹非凡,令我至今难忘。
  南先生生活俭朴,淡泊明志。数十年来心系故土乡亲,时刻关注着祖国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谆谆教导海外众多弟子赴大陆投资,引进先进科技,支持祖国经济建设,努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除了率先筹巨资建筑金温铁路之外,还先后筹集巨额资金建立了另几个投资公司和基金会,在国内开办或筹组多个合资企业。南先生还慷慨解囊,在祖国南北二十余所高等院校设立奖学金或提供资助,多次默默地为希望工程捐资,却不让人宣传。
  当南老先生获悉笔者是以写诗为主的作家身份后,他不仅先后惠赠了《金粟轩纪年诗初集》和《金粟轩诗词楹联诗话合编》等著作,并不忘亲笔附函。惠书及教诲,令我获益良多,惠及终生。他在信中曾说,自己曾借孔子的“小子,何莫学夫诗?”的话,鼓励年轻人们学诗(泛指学文学)。又说,中国古代的文臣武将,在文学上都有基本修养,学识都非常好。他还说:“古今中外一样,看通了人生,了解了人生,就会更加平淡,更愿贡献给社会。”南老先生孜孜不倦地教授孔孟之道,传佛学,讲道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南老先生强调的是,学儒也好,学佛也好,学禅也好,首先必须学做人,学儒、学佛、学禅的最终目的,是修身养性,济世救民。由此我们便可以理解,南老先生为何上下求索,漂洋过海,足迹遍天涯,鞠躬尽瘁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并热切关注祖国现代化建设及和平统一大业的真谛,更钦佩他高尚的人格精神和拳拳的爱国之心。南老先生常常借用宋代名儒张横渠的名言自励,并与人共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人生目标,也是南老所期待与父老乡亲共勉的人生大道。由此可见,南老先生追求的远大理想何其宏伟,何其崇高!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曰:“太上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南老先生不仅立德、立功,而且立言,著作等身,堪谓“三不朽”。南老是温州乐清人的骄傲,是温州乐清人的金名片!而今南老仙逝,是温州乐清之殇,是温州乐清人的痛!南老逝世后,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以及海峡彼岸的头面人物,先后向南老的遗属发来唁电,表示哀悼。南老的逝世, 也是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损失。因而笔者哀伤难以言表,情难自已,乃以拙诗二首,敬祭永远的南老先生——
  握瑜怀瑾苦传薪,著作等身读者尊。风雨天涯师舍己,周游四海播经纶。
  路通故里未谋归,南老无私有大悲。浅浅海峡虹影现,团圆告祭待擎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