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香一缕念南师

作者: 
明清

  自得知南怀瑾师病重,天天默默祈祷,9月30日上午还是知道他离去了,眼泪不自觉就流了下来,这一日,是中秋佳节,短信不断,都是喜庆的祝福,但我还是隐隐的悲戚,虽然知道南师一定会很坦然生死,悲痛一定不是他想见的,但忍不住。10月1日,在飞机上,终于可以沉静下来了,却一看报纸一整幅的悼念版面,眼泪还是象断线的珠子般落下来,感念连连。
  生活中,南师于我,其实只是一个陌生人而已,充其量我只是读过他几本书,看了他几段视频,虽然他的名字一直如雷贯耳。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让我一认识就放不下,这些还都只是数月前的事。
  那天朋友一直絮絮叨叨地说有本书,可能会解决我关于生命的一些疑惑。过了一个月,送上书来,并要我一定认真看,我把书搁下了,没看,直至她又再提起,我挂不过这份情谊和敦促,只好拿起了书,这一拿,就放不下了,一口气的读完,又看一遍。领悟到什么叫豁然开朗,这书叫《金刚经说什么》,许多人叫我读《金刚经》,读了,除了对某些警句般的语句似有所熟悉之外,实际上是不明了了的。不就是关于佛陀的故事么?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拨云见日的《金刚经》?不懂呀!《金刚经说什么》却用最浅显的语言,最平常的生活道理告诉了我们最不容易理解的哲学世界,佛的见解。南师给我们建立的,是一个独特的、非生活化但又最能阐释生活的角度,那就是般若的角度,也就是开启智慧的视界,打破了我们过于执着的思维围囿。终于对《金刚经》有所了解了,这一了解,让我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我如饥似渴地寻找这位作者的资料,又看了不少他的著作和视频。越来越景仰地喜欢这位“老头子”。有时,看到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想起南师的一些表述,常常会独自“噗唏”笑出来。
  南师具有独特的幽默。窃以为,他的幽默首先是因为他世事洞明、把自我彻彻底底地放下,所以,心中一轮明月,一缕清风,没有留什么介怀和痕迹,于是就什么都敢清晰地说,把咱们旮旯角落藏着、掖着的痛处都坦陈出来,弄得大家都没有了遮掩的压力,能够坦然待之,也就一笑了心事了;其次是因为他的欢喜心带来的乐观,那是发自内心的乐观,是一种质朴的稚子之情,所以,时时处处都会看到许多世人的笑点。看他的视频,我总会想起济公或者《射雕英雄传》中的周伯通。但他又比以上两位儒雅得令人肃然起敬。这样一位又可爱又让人起敬的人物,那会是一种多么难得的个性品质。又是什么样的修炼才能炼就?!
  南师的学问是通达的。所谓通达,就是不做死学问,既能解释抽象的哲学原理,又能运用抽象的原理直指生活具体现象,将枯燥的知识与生动的现实交互穿梭着;所谓通达,还指学贯中西,既了解传统文化还了解西方现代科学,并将两者作恰当的沟通,这是不少国学学者们所不及的,也是许多所谓科学家不会作这种自觉沟通的,他们往往也就不能理解佛学的真正境界;所谓通达,还指南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直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将儒释道三家的精神以及诸子百家的精神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分析,既将之提炼概括出共同点,又能判别出相互间的不同状态。没有深刻、全面的体验与思考,没有一定的历史高度和时空观,又怎么可能达到?这种通达,岂是只专一点,然后死守那点知识而看谁都不顺眼的人可比?这样做真学问的人,在中国实在是太少了。
  南师是仁慈的。这么大的年纪还马不停蹄般地传播文化,动口动手,动大脑筋。明知道言多伤气,还连续多天讲学,一气到底,这份力是年轻人都办不到的,但他就是这样做到了。这是只有真正的普惠众生的仁慈之心才可做到的哦,这是真正的不为一已之私之心哦!那种谆谆善诱,那种苦口婆心又岂是一般有私念的人所能做到的?听他的讲座,我常常有小孩子听父母教导的感觉,那种讲者恨铁不成钢而又痛惜不已的耐心教诲与那种听者懵懂聆听中又带点撒娇并依赖的亲昵,那份情感,好温暖内心。这是我一直期盼的师生情谊,不含半点功利的杂质,这也是人间至纯至善的关系所在。
  这么一位我寻觅已久的真正良师,当我满怀希望走近他,期望接受他的善知识和正能量时,他的生命却划然而止。怎么不令我痛入心扉呢?!在2012年,这个充满变数的年代,当人们对世界充满迷惑而渴求名师指点迷津之时,南师,还是舍下了我们,那种痛失,岂是一人所感?那是一个时代、一个天下、一份文化、一众众生的伤!